形態特徵
攀援或纏繞藤本。莖粗壯,略具縱棱;枝被帶褐色柔毛。葉具羽狀三小葉;托葉微小,卵形,長2-3毫米,早落;葉柄長2.5-4厘米;小葉革質,兩面被短絨毛,背面脈上尤甚,並具松脂狀腺點;頂生小葉菱狀至菱狀卵形,長2.5-8厘米,寬2-7.5厘米,先端鈍至短尖,基部圓形,亦常呈淺心形,側生小葉稍小,斜卵形,長3.5-6厘米,寬3-5厘米,基出脈3;小托葉細小,線形,長約2毫米;小葉柄極短。總狀花序腋生,粗壯,長3.5-6厘米,有時更長,密被灰褐色絨毛,每節有花1-2朵;苞片大,膜質,卵形,長可達1.7厘米,背面具數條縱脈紋,被微柔毛及松脂狀小腺點,早落;花梗長3-7毫米,被毛;花萼鍾狀,5齒裂,裂片三角形,不等大,上面2枚近合生,略被短柔毛;花冠黃色,長約1.5厘米;旗瓣倒卵狀圓形,基部具瓣柄及兩側各具1內彎的耳,翼瓣長圓形,稍短於旗瓣,龍骨瓣先端彎曲,與翼瓣近等長,均具瓣柄及耳;雄蕊二體,花葯一式;子房密被黃色短絨毛,花柱絲狀,長而彎曲,上部被毛。莢果長圓形,膨脹,長3-5厘米,寬8-10毫米,被灰褐色極短的絨毛及稀疏的長柔毛,種子間有明顯橫縊線;種子4-6顆,通常近圓形,稀半圓形,寬3-5毫米,黑色,種臍具厚而肉質的種阜。花期3月,果期4月。
生長環境
攀援於疏林中樹木上。生於海拔400-600m的林邊及山坡上。
分布範圍
產雲南南部、廣西西南部及南部、海南南部。尼泊爾、印度、緬甸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寮國、越南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有分布。
主要價值
採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莖葉,秋季挖根,鮮用或曬乾。
性味:苦甘;寒
歸經:肺經
功能主治:解毒。主瘡瘍,疥癬
用法用量:外用:適量,煎湯洗。
摘錄:《中華本草》
物種識別
此種極似長葉蟲豆C. mollis (Benth.) van der Maesen,但頂生小葉菱形至菱狀卵形,長寬相近,基部圓形至淺心形,葉脈明顯結成網狀,莢果具種子4-6顆,其分布區遠較長葉蟲豆寬廣。其垂直分布通常亦較之為低。